铜镜本是日常用品,但由于镜子能反光、能清晰映象,因而被人们引喻出许多社会功能,成为古人墓葬的随葬品。由于铜镜所具有的「破暗取明」、去魔压邪作用,再加上古代「视死如生」和「诸之具无不从者」的观念,人们把生活密切的铜镜同葬,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。
铜镜既然被赋予了多种的社会功能,兼具美观实用价值,自然会被用作王公、亲朋故友之间馈赠的礼品。
据《唐书·礼乐志》记载,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,这天也被定为「千秋节」,又称为「千秋金鉴节」,群臣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,或作为互赠的礼物,唐玄宗也会在千秋节赠群臣以铜镜,以示圣恩。后来这习俗更流传到民间。至于上贡品如「江心镜」、「方丈镜」等亦有这种用途。
在日本、越南、和及伊朗等国均出土了不少古代铜镜。在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中,便记载了三国魏晋时代倭(今日本)遣使到来进贡,魏王便赏赐予「铜镜百枚」的资料,这说明早在汉代,精美绝伦的铜镜,已经成为周边难得的珍贵礼物。在日本的考古中也发现了的魏镜和吴镜,以及当地仿制的「倭镜」。
1959年,在日本福冈县饭冢市立岩堀田的瓮棺墓出土了一面汉镜,其铭文与西汉时期的铭文镜基本相同:「日有熹,月有富,乐毋事,常得,美人会,芋瑟侍,贾市程,万物平,老复丁,死复生,醉不知,酲旦星(醒)」。另外,1978年11月,在席巴尔甘(Sibrkand)贵霜早期三号墓中,也出土了铭文基本相同的汉代铜镜,这是汉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又一证据。
蟠螭纹是一种变体的龙纹,形态多为盘曲纠结,穿插缠绕。此镜为三弦钮,云雷地纹。钮座外为宽凹面带环,内饰一人与三龙纹,人作奔跑状,龙作回首形,一龙脑后有角,有学者研究认为此纹饰是表现古代「刘累训龙」的故事(见《收藏家》2000年第8期《一面特的战国龙纹镜》孙克让)。且龙分公母,有角的龙为雄龙,无角龙为雌龙;主纹饰为三龙间以折叠菱格,三龙纹繁复夸张,龙口大张,露利齿,线条饱满富于弹性。素卷缘。此镜内区纹饰,目前尚未见于著录。
此镜为圆钮,连珠纹钮座,两周凸弦纹带和素平缘之间是两周铭文带,内圈的铭文为:「内请(清)质以昭明,光辉象夫日月,心忽杨而愿忠,然壅塞而不泄。」24字,外圈铭文为:「洁精白而事君,怨污欢之弇明,彼玄锡之流泽,恐疏远而日忘,怀糜美之穷暟,外承欢之可说(悦),慕窈窕之灵景(影),愿永思而毋绝。